慧招国庆中秋庆佳节
您好, 欢迎来到慧招网
登录 | 注册
慧招网首页 我的慧招 帮助中心 服务热线:400-880-6932

【原创】松山湖二十年嬗变之路:昔日旖旎湖光山色,今朝高新科技中心

须晴日,登上松湖智谷最高的摩天大楼,将松山湖片区的美景尽收眼底,谁能不为之动容?


如今,放眼望去,是“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的繁华气象,绝对比让昔日纯粹的天光云影、湖光山色更加动人。


俯瞰松山湖


仅仅二十年的时间,松山湖就从一个没有现代产业的天然水库,一跃成为云集人才的高新产业中心,成为东莞经济发展最靓丽的一张“城市名片”。


今天,拨开历史的烟云,一起去窥探松山湖二十年嬗变的不凡之路。


1
松山湖:从地理中心到战略中心


改革开放后,受到珠三角地区经济红利的影响,东莞作为一个农业县逐渐发展出雄厚的制造业体系,成为名满天下的“世界工厂”。然而,遍地开花的工厂和制造业分散的产业结构,在进入21世纪之后,反而成为东莞城市发展的“瓶颈”。


一方面,东莞的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招商引资难以规模化;另一方面,纵观整个东莞,缺乏可以撬动整个产业升级的技术“支点”和“杠杆”。东莞要想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打赢”,就必须突破自己,重整产业结构,发展核心产业。


时值高新技术产业突飞猛进,一路高歌的新时期,东莞的领导者意识到,有完善的制造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必将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将是东莞产业升级的新方向


方向确定了,落脚点在哪里?


彼时的松木山,是大岭山、寮步、大朗三镇交会处一处风景秀美的“净土”,位于东莞城市地理中心位置。这里环境优美,地势空旷,又连通各镇,交通便利,具有发展现代制造产业的天然优势。


松山湖美景


2001年7月,在松木山周边兴办大型工业园的设想首次在政府会议上被提出,该地被定名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2001年10月,东莞市召开会议明确了松山湖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将松山湖定位为未来东莞的经济科技中心。此时,距离最初设想的提出仅仅过了三个月。


11月,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高新区,并更名为“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并于次年1月份开始奠基。此后,松山湖驶入发展快车道。


松山湖从诞生之初就承载了东莞进军世界高新科技产业的梦想,也因此被给予厚望,在东莞城市经济发展的版图中占据战略中心位置。2010年,松山湖成功获评国家级高新区;201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松山湖开始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随着以华为、生益科技等巨头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企业的进驻,和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崛起,以及大批国之重器的坐镇,昔日人们对于松山湖的所有美好理想,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松山湖


2
创新链:向国家科学中心进发


4月21日,东莞召开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政策发布会,标准着松山湖科学城已经加快国家科学中心的步伐。


目前,全国共有北京怀柔科学城、上海张江科学城、安徽合肥科学城3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至于第四个花落谁家,目前还没有定数。从目前来看,松山湖科学城已经是走在前列。


松山湖创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不是“单打独斗”的。自从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东莞段)首期工程建成以来,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的联通更加流畅,两地将共同打造一个面积近190平方公里的“大科学城”,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松山湖科学城是东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东莞也明确提出,全力打造高精尖产业发展高地和科技城市副中心,举全市之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


目前,世界第四台中子源,也是中国最大的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规划90.52平方公里创新高地,将打造成珠三角大装置集群核心,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


中国散列中子源


同时,被誉为散裂中子源的“姐妹花” 大科学装置——南方同步辐射光源也将建成,为国内进军国际科技前沿提供更加先进的手段;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作为广东省首批建设的四家省重点实验室之一落户松山湖科学城,成为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对标国家实验室,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究机构。


与现有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相比,松山湖独特的优势是背靠雄厚的产业。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如果只是从基础研究方面考虑,其实比东莞适合的地方有很多,但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选择在松山湖,其中重要一点就是东莞的产业优势。”


基于强大的产业实力,松山湖形成“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创新全链条。在这里,最尖端的科技成果、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正在这里发生奇特的“化学反应”,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技术推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发展。



3
产业链:世界级产业集群已成规模


说起松山湖的企业,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华为。


2012年,华为陆续拍下松山湖1900亩土地,总投资100亿元,正式吹响了进驻松山湖的号角。2014年9月松山湖欧洲小镇开始动工,建成之后将作为华为的东莞总部。到了2018年7月1日,华为终端(手机业务)正式搬迁东莞。


松山湖华为


华为的入驻,不仅为松山湖带来了核心技术和逾3万高新科技人才,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服务华为的产业链。许多企业因为华为的到来而选择在这里办厂,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也纷至沓来。以华为供应商华勤通讯为例,其华南研发中心在18年已有超过2000名研发人员常驻,而华为第一大软件供应商软通动力的新基地启用之后,也将有超过4000名科研人员入驻。


华为及其产业链只是松山湖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


经过20年的发展建设,如今松山湖已经是各类智能制造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林立,成为广东省的创新高地,以及东莞市的名副其实的创新引擎


松山湖已建立“4+1”的现代产业体系,高端电子信息、机器人、生物技术和新能源四大产业为龙头,结合一个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带动整个园区,乃至东莞市产业经济大步向前。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4月,松山湖共有高新技术企业存量366家,园区已有5790家企业入驻。除了名声在外的华为之外,还有宇龙通信、华勤通讯、易事特、生益科技、新能源科技等一大批研发型、总部型项目纷纷入驻松山湖。这些企业逐渐成长为各自领域的龙头企业,并且正在从松山湖走向世界舞台


松山湖产业基地


4
生态链:经济与自然有机结合


即使松山湖已经披上了现代科技的外衣,但是也丝毫没有改变其“湖光山色”的内心。今天,徜徉在杨柳依依的湖畔,高楼大厦与绿水青山融为一体,工业文明与自然山水和谐相处。


松山湖已经逐渐呈现出“半城山色半城湖”的迷人风貌。”整个松山湖大体分为6大片区,每个片区的功能定位都各有特色,彼此间又互联互补。各区的建设都依托原来的地形地貌,每一处的规划都与局部的生态紧密结合


就拿华为来说,在松山湖的“北部CBD+南部滨湖区+东部产业园”都有重要布局。其中,华为将北部作为早期的南方基地,又以南部为终端总部,东部则作为华为“智能制造基地+云数据中心”。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松山湖的区位优势也日益凸显。北部产业服务中心、中部城市服务中心、南部科学服务中心各司其职,大量优质生态资源、一批国际化企业和机构和大批顶尖人才,在这里实现科教、科研、生活、生态有机融合。


松山湖生态


5

东莞的松山湖,全球的松山湖


如今的松山湖,已成为东莞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国家高新区的排名中每年上升,对东莞城市经济建设的作用也与日俱增。


松山湖的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松山湖万事俱备,打造世界影响力,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参考资料:

· 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官网

· 广州日报 《松山湖高企增量排名全市第一》

· 《松山湖科学城人才社区建设规划》

· 《关于加快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意见》


电话咨询

400-880-6932

慧招网 慧招网二维码
资源对接群 资源对接群二维码
返回顶部